【文言词语记一记】
被
【基本释义】
“被”的本义就是“被子”。“被子”不正是“覆盖”在身上取暖的吗?由“覆盖”义引申出“遭受”等义,“穿”不也是把衣服“覆盖”在身上吗?
【示例】
读音一:bèi
(1)名词,被子
外人颇有公孙布被之讥。(《训俭示康》)——外面很有一些人讥笑您,(说您)就像公孙弘盖布被子一样(做假骗人)。
(2)动词
①覆盖
成归,闻妻言,如被冰雪(《促织》) ――成名回来了,听了妻子的话,全身好象覆盖了冰雪一样
②遭受
秦王复击轲,被八创 (《荆轲刺秦王》)――秦王又击杀荆轲,(荆轲)受了八处伤。
(3)介词,表示被动
妆成每被秋娘妒 (《琵琶行》)――每次妆成都被同行歌妓们嫉妒。
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史记·屈原列传》)——诚信却被怀疑,忠贞却被诽谤,能没有怨恨吗?
读音二:pī,通“披”
①穿在身上或披在身上
将军身被坚执锐,伐无道,诛暴秦。(《史记·陈涉世家》)——将军您亲身穿着坚固的铠甲,拿着锐利的兵器,攻打无道暴虐的秦王朝。
②披散、散开
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史记·屈原列传》)——屈原来到江边,披散着头发,在水边一边走一边吟咏诗句。
【成语助记】
泽被后世:被:覆盖。恩惠遍及到后代的人民。
被褐怀玉:被:通“披”,穿。褐,泛指粗布衣服。身穿粗布衣服而怀抱美玉。比喻虽是贫寒出身,但有真才实学。
被坚执锐:被:通“披”,穿。穿坚固甲胄,握锐利武器。指上阵战斗或做好战斗准备。
被发佯狂:被,通“披”,披散。披散头发,装作疯狂。
聪明反被聪明误:被:表被动。自以为聪明反而被聪明耽误或坑害。
被灾蒙祸:被、蒙:遭受。指遭受灾祸。
倍
【基本释义】
“加倍”是后起常用义,倍”的原义是“反”,即“背向、背着”,故而又可引申为“违背”,这一义项意义与“背”同。
【示例】
(1)动词
①背向,背着
兵法右倍山陵,前左水泽。(《史记·淮阴侯列传》)——按照兵法,(布阵时)应当右面靠着山陵,前方和左面靠着水泽。
②违背,背叛
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史记·鸿门宴》)——希望您详细的(对项王)说明我是不敢背弃他的恩德的。
倍道而妄行,则天不能使之吉。(《荀子·天论》)――违背事物规律而胡乱行动,那么天就不可能使人得到好结果。
③加倍
虽倍赏累罚而不免于乱。(《五蠹》)——即使加倍赏赐,屡次的惩罚也还是不能避免祸乱。
(2)数词,一倍
十则围之,五则攻之,倍则分之。(《孙子·谋攻》)——十倍于敌就包围他们,五倍于敌就攻打他们,一倍于敌就设法分散他们的力量。
(3)量词,倍数
尝以十倍之地,百万之师,叩关而攻秦。(《过秦论》) ――他们曾经以十倍于秦的土地,上百万的军队,开往函谷关去攻打秦国。
(4)副词,更加,倍加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独自一人在异地客居,每到佳节更加思念亲人。
【成语助记】
事半功倍:倍:加倍。只用一半的功夫,而收到加倍的功效。形容用力小而收效大。
倍道而行:倍:加倍;道:行程。加快速度,一天走两天的行程。
弃义倍信:倍:通“背”,背叛,违背。背离信义。指不讲道义,不守信用。
【名篇名句背一背】
《离骚》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离骚》一文中以博大的胸怀,对广大劳动人民寄予深深同情的语句是: , 。
(2)“ , 。”诗人直抒胸臆、表白心志写自己对美好德行的追求,至死不改。
(3)诗人怨恨楚怀王昏聩糊涂,轻信谣言的语句是: , 。
(4)《离骚》中表明自己因为德行美好而遭到小人诽谤的两句: , 。
(5)《离骚》中表明当时社会中的人们违背准则,把苟合取悦别人奉为信条的两句: , 。
(6)《离骚》中表明作者宁可死去,也不会和世俗小人一样媚俗取巧的两句: , 。
(7)《离骚》中用方圆不相合说明自己和世俗小人不相容的两句: , 。
(8)《离骚》中屈原委婉表达自己后悔选择做官,想要归隐的两句 , 。
(9)《离骚》中屈原通过自己退隐后骑马到达长满兰草的水边和长满椒树的山岗表明自己从朝廷隐退为了修养自己的两句: , 。
(10)《离骚》中屈原用荷花表明自己要修养自己的两句: , 。
隐藏内容需要回复可以看见